合理預防小麥黃化 力保糧食增產增收
返青拔節期,是小麥生長的關鍵時期,常出現令人擔憂的問題,甚至發生異常的發黃現象。這不僅影響小麥正常生長,更會威脅全年產量。
小麥發黃的原因有很多,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:
一、土壤肥力不足。土壤養分與有機質的不足,對小麥的生長發育構成直接且重大的影響。小麥在缺乏養分的情況下,其葉片會呈現出發黃的癥狀,尤其以老葉和葉緣部分最為明顯。若缺肥情況嚴重,葉片甚至會出現干枯、卷曲的不良現象。此外,植株的生長速度會明顯減緩,導致其整體矮小,穗粒數大幅減少,籽粒的重量變輕,品質也顯著降低。缺肥的小麥其抗病能力會大幅下降,從而更容易受到病蟲害。針對小麥缺肥發黃的問題,我們首先要及時補充所需肥料,特別是氮肥,以促進小麥葉片的綠化和根系的發育。其次可以通過增施有機肥、生物菌肥等方式,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,改善土壤結構,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,改善土壤肥力。深翻土壤是改善土壤肥力的關鍵措施之一。通過深翻,我們可以打破土壤板結,增加土壤的通透性,有利于根系下扎和水分、養分的吸收。同時,深翻還能將地表的殘茬、雜草等翻入土中,加速其分解,為土壤提供更多的有機質和養分。
二、氣候異常。氣候異常會導致小麥受凍、受旱等,影響小麥根系生長發育,阻礙小麥后期吸收養分。為了減輕氣候異常造成的影響,首先要選擇合理的種植時間,確保小麥在適宜的氣候條件下生長。其次應選用適應性強的優質品種,以增強小麥對不同氣候條件的抵御能力。此外,通過實施灌溉、覆膜等農業技術措施,可以有效增加土壤濕度,提高小麥的抗寒、抗旱能力,從而保障小麥的穩健生長。
三、病蟲害侵襲。造成小麥葉片發黃的蟲害主要有麥蚜、麥蜘蛛,主要是吸取葉片汁液而造成葉片發黃,發生在越冬期前后。病害主要有葉枯病、紋枯病、黃花葉病毒病等。為了有效防治病蟲害,我們可以采取生物防治、化學防治和物理防治等多種手段。生物防治是一種環保且可持續的防治方法。我們可以通過引入天敵昆蟲、利用微生物制劑等方式,來抑制病蟲害的發生。化學防治是一種快速有效的防治手段。我們可以選用針對病蟲害的特效農藥,按照科學的方法進行施用,以達到快速殺滅病蟲害的目的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施藥前要注意查看天氣預報,一定要避開倒春寒天氣,噴藥后3天內日平均氣溫在6℃以上,最低氣溫不能低于0℃,最好在4℃以上,噴藥時白天氣溫要高于10℃,這樣才能既保證除草效果,又不會出現藥害。物理防治則是一種利用物理手段來防治病蟲害的方法。例如,我們可以利用黃板誘殺麥蚜、麥蜘蛛等蟲害,利用高溫或低溫處理來殺滅病害菌等。
綜上所述,小麥發黃現象成因復雜,涉及土壤肥力、病蟲害、氣候條件等諸多因素,必須全面考量,科學施策。農化工作者需不斷學習、積累經驗,深入探索適合當地情況的防治策略,方能切實提高小麥產量和品質,確保國家糧食安全。
相關資訊
最新產品
同類文章排行
- 合理預防小麥黃化 力保糧食增產增收
- 芯聚天增效復合肥料:為水稻生長注入科技力量!
- 新型肥料助力陜西大荔種植戶增產豐收
- 鹽堿地用肥推薦施用——紅四方有機無機復混肥料
- 引領綠色發展 賦能鄉村振興丨紅四方肥業舉辦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觀摩會
- 用必勝信念開辟西北市場新天地
- 一場不一樣的新品推介會
- 美福黃金態 種植新選擇
- 戰春耕——李高走訪調研福建市場
- 紅四方含硝化抑制劑DMPP的穩定性脲銨氮肥研發與應用項目科技成果評價會順利召開
最新資訊文章
您的瀏覽歷史
